SHINKAWA MP-2W2
一、概述
SHINKAWA MP-2W2是高精度双轴伺服驱动控制器,是面向电子制造、精密机械加工、半导体封装等高端领域的核心控制设备,广泛应用于贴片机定位控制、激光加工设备运动驱动、半导体晶圆搬运机械臂控制、精密印刷机双轴同步驱动等场景。该设备作为双轴协同控制的核心,采用先进的伺服控制算法与多核处理架构,可同时驱动两台伺服电机实现高精度位置、速度及转矩控制,通过双轴联动功能满足复杂轨迹运动需求(如圆弧、直线插补),为设备的高精密运行提供稳定可靠的控制支撑。
以“高精度、高响应、易集成”为核心优势,采用32位多核处理器与16位高精度编码器信号采集电路,位置控制精度可达±0.001mm(搭配线性编码器时),速度响应频率达1kHz,可快速响应外部指令变化。设备支持多种主流通信协议与控制模式,兼容脉冲指令、模拟量指令及总线控制,能无缝适配三菱、西门子、发那科等品牌的PLC及运动控制器,同时具备完善的故障诊断与保护功能,可在过载、过压、编码器故障等异常工况下快速停机保护,保障设备与人员安全。其紧凑式机身设计适配工业设备的狭小安装空间,模块化接口布局简化了接线与维护流程,是实现精密设备自动化升级的关键组件。
二、技术参数
参数类别 | 规格参数 | 说明 |
|---|
基本控制参数 | 控制轴数 | 2轴独立控制/双轴联动控制,支持轴间同步、插补功能 |
控制模式 | 位置控制、速度控制、转矩控制(三种模式可通过参数切换或外部信号切换);支持点对点定位、轨迹插补(直线、圆弧插补)、电子凸轮、电子齿轮同步控制 |
位置控制精度 | 脉冲指令控制:±1个脉冲;搭配17位增量式编码器:±0.005mm;搭配23位绝对式编码器:±0.001mm;线性编码器适配时:±0.0005mm |
速度控制范围 | 0.1rpm-3000rpm(连续可调);速度波动范围:≤±0.1%(额定速度下) |
驱动能力参数 | 适配电机功率 | 单轴适配0.1kW-2.0kW伺服电机;双轴同时工作时总功率≤3.0kW(220V AC输入) |
输出电压/电流 | 输出电压:0-220V AC(三相);单轴额定输出电流:10A(有效值);单轴最大输出电流:20A(峰值,持续时间≤3s) |
转矩输出能力 | 额定转矩:0.32N·m-6.37N·m(对应0.1kW-2.0kW电机);最大转矩:3倍额定转矩(持续时间≤3s) |
响应性能 | 速度响应频率:1kHz;位置环带宽:500Hz;转矩响应时间:≤1ms |
输入/输出与通信参数 | 指令输入方式 | 脉冲指令:差分信号(A/B相脉冲、脉冲+方向),最高脉冲频率1MHz;模拟量指令:0-10V DC(对应速度/转矩指令),精度±0.1% FS;数字量指令:16路隔离数字量输入(干/湿接点) |
反馈信号输入 | 支持增量式编码器(5V差分,最高1MHz)、绝对式编码器(SSI协议、EnDat 2.2协议)、线性编码器(Heidenhain协议适配);每轴独立编码器接口 |
数字量输出 | 12路隔离数字量输出(晶体管输出,NPN型),最大输出电流500mA,响应时间≤1ms;可配置为报警输出、定位完成、速度到达等状态信号 |
通信接口 | 1路EtherCAT总线接口(支持CoE协议,周期通信≤1ms);1路Modbus RTU接口(RS485,波特率1200-115200bps);1路USB接口(用于参数配置与程序下载);1路CANopen接口(可选配) |
电源与功耗参数 | 供电规格 | 主电路电源:单相/三相220V AC(允许波动范围±10%),50/60Hz;控制电路电源:DC 24V(允许波动范围18-30V),电流≤1A |
功耗指标 | 空载功耗:≤50W;额定负载功耗:≤3.5kW(双轴2.0kW电机满负荷运行);待机功耗:≤10W |
环境与可靠性参数 | 环境适应性 | 工作温度:0℃-40℃(无冷凝);存储温度:-20℃-60℃;相对湿度:20%-80%(无凝露);防护等级:IP20(机身)、IP65(连接器部分,需搭配专用接头) |
可靠性指标 | 平均无故障时间(MTBF):≥200,000小时;使用寿命:≥10年;抗电磁干扰:IEC 61000-4-2(ESD ±8kV接触放电)、IEC 61000-4-4(EFT ±2kV) |
物理参数 | 尺寸与安装 | 尺寸:180mm×150mm×80mm(长×宽×高);安装方式:DIN导轨安装/面板安装;机身材质:铝合金(阳极氧化);重量:约1.8kg |

三、功能特点
1. 双轴协同控制,高精度轨迹运行保障
MP-2W2核心优势在于双轴协同控制能力,通过多核处理器并行处理双轴控制算法,实现高精度同步与轨迹插补。在贴片机应用中,设备可控制X轴与Y轴伺服电机实现直线插补,带动贴片头按预设路径快速移动,位置控制精度达±0.001mm,确保贴片精度满足0201规格元器件的贴装要求;在激光切割设备中,支持圆弧插补功能,控制双轴驱动激光头沿圆形轨迹运动,轨迹误差≤0.002mm,适配精密零件的环形切割需求。设备具备电子齿轮与电子凸轮功能,电子齿轮可实现双轴速度按固定比例同步(如主轴转速1000rpm时从轴按1:2比例运行),适用于印刷机的滚筒同步驱动;电子凸轮可模拟机械凸轮曲线,通过参数设置实现非匀速同步运动,替代传统机械凸轮,减少设备维护成本。双轴控制支持“主从控制”模式,可设定某一轴为主轴,另一轴跟随主轴运动,跟随误差≤1个脉冲,满足流水线多设备协同运行需求。
2. 多模式控制与指令适配,系统集成灵活高效
设备支持位置、速度、转矩三种核心控制模式,且模式切换便捷,可通过参数配置固定模式,或通过外部数字量信号实现实时切换。在半导体晶圆搬运场景中,取料阶段采用转矩控制模式(设定固定转矩避免夹伤晶圆),搬运阶段切换为速度控制模式(快速移动提升效率),定位阶段切换为位置控制模式(精准放置),三种模式无缝切换确保作业高效与安全。指令输入方式多样化,脉冲指令支持最高1MHz差分信号,适配高精度PLC的脉冲输出;模拟量指令0-10V DC可直接接入电位器或模拟量控制器,用于简易速度调节;数字量指令通过16路隔离输入接口接收启停、急停、模式切换等信号,适配现场操作按钮或PLC输出。设备兼容多种编码器反馈信号,增量式编码器满足常规精度需求,绝对式编码器支持断电位置记忆,线性编码器适配超精密运动控制,用户可根据场景精度需求灵活选择,无需更换驱动控制器,降低系统升级成本。
3. 高速总线通信,实时控制响应迅速
MP-2W2搭载EtherCAT高速总线接口,支持CoE(CANopen over EtherCAT)协议,通信周期可低至1ms,实现与上位运动控制器的实时数据交互。在多轴联动系统中,上位控制器通过EtherCAT总线同时向多个MP-2W2设备下发控制指令,各设备同步响应,轴间同步误差≤0.1ms,满足大型设备多轴协同需求;总线通信支持数据批量传输,可同时上传双轴位置、速度、转矩及故障状态等数据,上传周期与控制周期一致,便于上位系统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。设备同时配备Modbus RTU接口,可与PLC或HMI通过RS485总线通信,实现参数读取、指令下发等功能,适用于中小规模控制系统;USB接口支持与电脑直连,通过新川专用组态软件快速完成参数配置、程序下载与故障诊断,无需额外通信模块,简化调试流程。总线通信具备故障重连功能,当通信链路中断后,设备可维持当前运行状态或执行预设安全动作(如减速停机),通信恢复后自动重新连接,确保生产连续性。
4. 完善保护与诊断,运行安全稳定
设备内置全方位保护机制,覆盖电气故障、机械故障等多种异常场景,保障设备与人员安全。电气保护方面,具备过压保护(主电路电压>264V AC时触发)、欠压保护(主电路电压<198V AC时触发)、过流保护(输出电流>20A峰值时触发)、过载保护(持续过载150%时3s内触发)、过热保护(散热器温度>75℃时触发),触发保护后设备立即停止输出并输出报警信号;机械保护方面,支持硬件急停接口(无源干接点),急停信号接入后0.5ms内切断电机动力输出,同时具备软限位功能,可通过参数设置电机运行的正负极限位置,避免机械碰撞。诊断功能全面,通过组态软件可实时监测双轴电流、电压、温度、位置偏差等运行参数,当参数超出正常范围时发出预警;内置故障日志存储功能,可记录500条故障信息(含故障类型、发生时间、故障时运行参数),支持故障代码查询与日志导出,便于运维人员快速定位故障原因,如故障代码E01表示过流故障,可通过日志查看故障时的电流值,判断是电机短路还是负载过大导致。
5. 紧凑设计与便捷运维,安装调试高效省心
设备采用紧凑式机身设计,尺寸仅180mm×150mm×80mm,重量约1.8kg,支持DIN导轨或面板安装,可轻松嵌入贴片机、激光加工机等设备的狭小电控柜内,节省安装空间。接口布局模块化,主电路电源、控制电路电源、编码器接口、数字量I/O接口分区排列,标识清晰,接线时可快速区分,同时配备防错插设计(不同接口采用不同规格接头),避免接线错误导致的设备损坏。运维方面,机身正面配备LED状态指示灯组,包括电源灯、运行灯、报警灯及双轴状态灯,可直观显示设备运行状态,如报警灯红色常亮表示存在故障,某一轴状态灯闪烁表示该轴处于运行中;通过USB接口连接电脑后,使用新川组态软件可实现参数备份与恢复、程序上传与下载、实时监控与校准等功能,软件界面支持中文显示,操作流程可视化,如位置控制参数配置时,可通过图形化界面输入定位目标值、加速时间、减速时间等参数,无需记忆复杂参数代码。设备支持在线自诊断功能,通电后自动检测编码器、电源、通信接口等关键部件,检测通过后运行灯亮起,检测失败则通过报警灯与故障代码提示,简化开机检查流程。
四、操作指南
1. 安装操作步骤
- 安装前准备:确认设备型号为SHINKAWA MP-2W2,外观无破损、接口无弯曲氧化;准备安装工具(DIN导轨卡扣、十字螺丝刀、扭矩扳手)、组态软件、接线图纸、伺服电机及配套编码器线缆;检查电控柜内安装空间满足尺寸要求,通风良好,远离高温热源与强电磁干扰源(如变频器)。
- 设备安装:根据安装方式选择DIN导轨安装或面板安装——DIN导轨安装:将设备卡扣对准导轨,用力推入直至卡扣卡紧,确保设备无松动;面板安装:用螺丝将设备固定在面板预设安装孔位,扭矩0.8-1.0N·m。安装完成后检查设备与周围元器件间距≥50mm,确保散热良好。
- 接线操作:按接线图纸依次连接线缆,严格区分主电路与控制电路——主电路:接入单相/三相220V AC电源,连接伺服电机动力线缆,区分U、V、W三相,确保相序正确;控制电路:接入DC 24V控制电源,连接急停信号线缆(接入硬件急停接口);反馈回路:连接伺服电机编码器线缆至对应轴的编码器接口,确保信号线与电源线分开布线;通信与I/O:连接EtherCAT或Modbus RTU通信线缆,接入数字量输入(如启停按钮)与输出(如报警指示灯)线缆。接线完成后整理线缆,用扎带固定,主电路线缆与控制线缆分开绑扎,避免干扰。
- 上电检查:首次上电前,用万用表测量主电路电源电压(220V AC±10%)、控制电路电源电压(24V DC±10%),确认无过压或欠压;检查电机动力线缆相序是否正确,编码器线缆接线是否牢固;闭合控制电路电源,观察设备电源灯是否绿色常亮,无报警灯亮起;闭合主电路电源,设备运行灯闪烁后常亮,表明自检通过。
- 初始调试:通过USB接口连接设备与电脑,启动组态软件并建立通信连接;读取设备默认参数,确认控制模式、编码器类型等基础参数与实际应用匹配;进行电机识别(软件“电机自动识别”功能),设备自动读取电机型号与参数,识别成功后提示“识别完成”,若失败检查电机线缆连接。
2. 组态配置流程
- 软件启动与通信建立:安装新川伺服组态软件(V3.0及以上版本),打开软件后选择“通信设置”,接口类型选择“USB”,点击“搜索设备”,识别到MP-2W2后点击“连接”,成功后软件状态栏显示“已连接”。
- 基础参数配置:进入“基础参数”界面,配置核心参数——控制模式:根据场景选择“位置控制”“速度控制”或“转矩控制”,如贴片机选择“位置控制”;编码器类型:选择接入的编码器类型(如“23位绝对式编码器”);电机参数:若未自动识别,手动输入电机功率、额定转速、额定转矩等参数;轴参数:设置双轴编号(轴1、轴2)及轴间关系(独立控制/主从控制)。
- 控制参数配置:根据选择的控制模式配置对应参数——位置控制:进入“位置参数”界面,设置定位方式(“点对点定位”)、加速时间(如100ms)、减速时间(如100ms)、定位完成精度(如±0.001mm)、软限位位置(正负极限位置值);速度控制:进入“速度参数”界面,设置额定速度(如1000rpm)、加速时间、减速时间、速度波动允许范围;转矩控制:进入“转矩参数”界面,设置额定转矩、最大转矩、转矩限制方式。
- 通信与I/O配置:进入“通信参数”界面,配置EtherCAT或Modbus RTU参数——EtherCAT:设置节点ID、通信周期(如1ms)、协议类型(CoE);Modbus RTU:设置从站地址、波特率(如9600bps)、数据位、停止位;进入“I/O参数”界面,配置数字量输入(如DIN1设为“启停信号”)、数字量输出(如DOUT1设为“定位完成信号”)。
- 联动与插补配置(双轴协同场景):进入“双轴配置”界面,选择“双轴联动”模式,设置插补类型(“直线插补”或“圆弧插补”);直线插补:输入起点与终点坐标、运行速度;圆弧插补:输入圆心坐标、半径、圆弧方向(顺时针/逆时针)、运行速度;设置电子齿轮或电子凸轮参数(如主从轴速度比1:2)。
- 参数下载与测试:配置完成后点击“参数下载”,将参数写入设备,下载完成后设备重启;进入“在线监控”界面,点击“点动测试”,分别点动轴1、轴2,观察电机运行方向与速度是否正常,若方向相反可通过参数修改相序;进行定位测试(位置控制模式),输入目标位置后点击“启动”,观察电机是否精准定位,通过软件查看定位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;测试完成后备份参数至电脑,命名为“MP-2W2_贴片机配置_20251119”。
3. 日常操作规范
- 开机操作:每日开机前检查电控柜通风风扇是否正常运行,设备散热孔无粉尘堵塞;依次闭合控制电路电源、主电路电源,观察设备电源灯、运行灯正常亮起,无报警提示;通过组态软件读取设备状态参数(电流、电压、温度),确认无异常后启动运行程序。
- 运行监控:运行过程中每小时查看设备指示灯状态,确保无报警灯亮起;通过HMI或组态软件监控双轴位置、速度、转矩等参数,确认参数在正常范围内(如电流≤额定电流100%);观察电机运行是否平稳,无异常噪音或剧烈振动,若有异常立即按下急停按钮。
- 参数修改:修改参数前必须备份当前参数配置文件;在“离线编辑”模式下修改参数,修改完成后执行“参数校验”,确认无逻辑错误(如加速时间<减速时间);选择设备停机时段下载参数,下载后进行空载测试,确认运行正常后再投入负载运行;记录修改内容、原因及时间,由操作人员与负责人签字确认。
- 停机操作:正常停机时先停止运行程序,待电机完全停止后,依次断开主电路电源、控制电路电源;紧急停机时直接按下硬件急停按钮,故障排除后顺时针旋转急停按钮复位,重新开机前需检查设备状态;长时间停机(超过7天)需断开所有电源,关闭电控柜柜门,做好防尘防潮措施。
4. 常见故障处理操作
故障现象 | 可能原因 | 处理步骤 | 注意事项 |
|---|
电源灯不亮,设备无反应 | 1. 控制电路电源未接入或电压异常;2. 电源接口松动或线缆断裂;3. 设备内部电源模块故障 | 1. 用万用表测量控制电路电源电压(24V DC±10%),不足则检查电源适配器;2. 重新插拔电源线缆,检查接头是否牢固,更换备用线缆测试;3. 更换备用设备,若恢复正常则原设备返厂维修 | 测量电压时需断电操作,避免短路;更换设备需为同型号MP-2W2,确保参数一致 |
报警灯亮,报“编码器故障”(代码E05) | 1. 编码器线缆接线错误或松动;2. 编码器损坏;3. 编码器接口故障;4. 干扰导致信号异常 | 1. 断电检查编码器线缆接线,对照图纸确认A、B、Z相及电源线连接正确,重新紧固接头;2. 更换备用编码器测试,若故障消失则原编码器损坏;3. 将编码器接入另一轴接口,若正常则为原接口故障;4. 检查编码器线缆与主电路线缆是否分开布线,增加屏蔽措施 | 编码器接线需断电操作;更换编码器需与电机型号匹配;屏蔽线需可靠接地 |
电机运行时振动剧烈,噪音大 | 1. 电机相序错误;2. 控制参数不匹配(如增益过大);3. 电机轴承损坏;4. 机械负载卡阻 | 1. 断电交换电机动力线缆U、V相,重新开机测试;2. 进入组态软件“增益参数”界面,降低位置环增益与速度环增益;3. 断开电机与负载连接,空载运行电机,若仍振动则电机轴承损坏,需更换;4. 检查机械负载,排除卡阻、异响问题 | 调整增益参数需逐步进行,避免一次性大幅修改;更换电机需为同型号且重新进行电机识别 |
位置控制精度不足,偏差超±0.001mm | 1. 编码器精度不足;2. 控制参数未优化(如定位完成精度设置过大);3. 机械间隙过大;4. 负载波动 | 1. 确认编码器类型为23位绝对式或线性编码器,若精度不足则升级编码器;2. 进入“位置参数”界面,减小定位完成精度阈值(如设为±0.0005mm),优化加速/减速时间;3. 检查机械传动机构(如丝杠),消除间隙;4. 稳定负载,避免运行中负载突变 | 参数优化需在空载测试合格后再带负载测试;机械间隙调整需由专业人员操作 |
通信中断,软件无法连接设备(EtherCAT) | 1. 通信线缆松动或断裂;2. 节点ID配置错误;3. 总线拓扑错误(如未接终端电阻);4. 总线冲突 | 1. 重新插拔EtherCAT线缆,检查接头牢固,更换备用线缆;2. 进入“通信参数”界面,确认节点ID与上位控制器配置一致;3. 检查总线末端设备是否接入终端电阻(120Ω),拓扑为线性或环形;4. 断开其他总线设备,单独连接MP-2W2测试,排查冲突设备 | EtherCAT总线需使用专用屏蔽线缆;环形拓扑需启用冗余功能;终端电阻仅需在总线末端接入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