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
参数类别 | 具体规格 | 详细说明 |
|---|---|---|
核心探测参数 | 探测类型 | 通用型电离辐射探测,支持α、β、γ、X射线及热中子探测(可通过更换探测晶体适配);标配CsI(Tl)闪烁晶体探测器,可选配NaI(Tl)、LiI(Eu)等晶体 |
量程范围 | 剂量率量程:0.01μSv/h - 10Sv/h(γ/X射线);计数率量程:1cps - 10⁶cps;累计剂量量程:0.001μSv - 10⁵Sv;中子剂量率量程:0.01nSv/h - 1Sv/h(选配中子探测组件) | |
探测精度 | 剂量率精度:±5%(在1μSv/h - 1Sv/h量程内,参考⁶⁰Co源);计数率精度:±2%(计数率≥100cps时);能量响应:40keV - 10MeV(γ/X射线),响应偏差≤±10% | |
探测效率 | 对⁶⁰Co(1.25MeV)γ射线:≥35%(标配CsI(Tl)晶体,晶体尺寸Φ30mm×30mm);对²⁴¹Am(59.5keV)α射线:≥85%(选配α探测组件);对热中子:≥20%(选配LiI(Eu)晶体) | |
响应时间 | 快速响应模式:≤10ms(剂量率≥1μSv/h时);常规模式:0.1s - 10s可调(根据量程自动适配);能谱采集响应时间:≤50ms/谱段 | |
数据处理与通信参数 | 数据处理能力 | 内置16位高精度ADC;支持剂量率、计数率、累计剂量实时计算;具备能谱分析功能(1024道能谱分辨率);支持数据平滑、基线校正、死时间补偿算法 |
通信接口 | 标配RS485(Modbus-RTU协议)、以太网(Modbus-TCP协议);支持4-20mA模拟量输出(对应剂量率量程);具备报警硬接线输出(2路继电器);可选配无线4G/5G模块 | |
数据存储与传输 | 内置16GB存储空间,可存储10年历史数据(采样间隔1分钟);以太网传输速率:100Mbps,数据延迟≤100ms;支持数据本地导出(USB接口),格式为CSV/Excel | |
抗干扰与防护参数 | 抗干扰性能 | 符合IEC 61000-4标准:ESD接触放电±8kV、空气放电±15kV;电磁辐射抗扰度:20V/m(80MHz-1GHz);具备电磁屏蔽外壳,屏蔽效能≥40dB(100MHz-1GHz) |
辐射防护等级 | 探测器外壳防护等级:IP67;模块本体防护等级:IP54;耐辐射剂量:≤100kGy(总吸收剂量);具备探测器老化补偿功能 | |
电源与环境参数 | 电源参数 | 输入电源:24VDC(18-32VDC宽幅适配);功耗:≤15W(正常工作)、≤3W(待机模式);具备过压、过流、反接保护功能;支持备用电池供电(续航≥4小时) |
环境参数 | 工作温度:-20℃-60℃;存储温度:-40℃-85℃;相对湿度:5%-95%(无凝露);抗振动:5g(10-500Hz);抗冲击:20g(峰值,11ms) | |
物理与安装参数 | 尺寸规格 | 探测器单元:Φ50mm×120mm(直径×长度);模块主机:180mm×140mm×80mm(长×宽×高);整体重量:约1.8kg(含探测器) |
安装方式 | 探测器:螺纹安装(M40×1.5)或法兰固定;模块主机:35mm DIN导轨安装或面板螺钉固定;探测器与主机连接:专用屏蔽电缆(最长支持50m) |

故障现象 | 可能原因 | 解决办法 | 注意事项 |
|---|---|---|---|
模块无法启动,电源指示灯不亮 | 1. 24VDC电源未接入或接线松动;2. 电源电压超出18-32VDC范围;3. 电源正负极反接;4. 内部电源保险管熔断;5. 备用电池电量耗尽(仅备用供电时) | 1. 检查电源接线,重新插拔并紧固端子;2. 用万用表测量电源电压,确保在适配范围内;3. 调换电源正负极接线;4. 更换同规格保险管(1A/250V);5. 连接主电源为备用电池充电(充电时间≥4小时) | 操作前必须确保辐射场安全,断开电源并佩戴辐射防护用品;保险管需选用原厂同规格产品 |
探测数据异常(偏高/偏低/波动大) | 1. 探测器被污染或有异物遮挡;2. 探测器老化未校准;3. 屏蔽电缆损坏或接触不良;4. 环境电磁干扰过强;5. 探测晶体损坏 | 1. 用无水乙醇清洁探测器窗口,去除异物;2. 连接标准校准源执行自动校准;3. 更换专用屏蔽电缆,重新紧固接头;4. 增加电磁屏蔽罩,远离干扰源;5. 更换探测器模块并重新校准 | 清洁探测器时需佩戴无尘手套,避免二次污染;校准必须使用溯源至国家计量标准的校准源 |
通信故障,无法与监控平台连接 | 1. 通信线缆松动、断线或屏蔽层接地不良;2. 通信参数(地址、波特率、协议)配置错误;3. 通信接口损坏;4. 监控平台端口故障;5. 网络防火墙阻断通信(以太网通信时) | 1. 更换通信线缆,确保屏蔽层可靠接地;2. 核对模块与平台的通信参数,重新配置后重启;3. 更换通信接口或模块主机;4. 检查监控平台端口,重启平台软件;5. 配置防火墙规则,放行模块IP与端口 | 修改通信参数后需重启模块生效;屏蔽层接地电阻需≤4Ω |
无报警或误报警频繁 | 1. 报警阈值设置不当;2. 报警延迟时间设置不合理;3. 探测器数据波动过大;4. 报警输出回路故障;5. 报警继电器损坏 | 1. 根据场景重新设置报警阈值(参考辐射防护标准);2. 调整报警延迟时间(建议0.5-1s);3. 执行数据平滑算法配置,增强抗干扰能力;4. 检查报警输出接线,重新紧固;5. 更换报警继电器模块 | 报警阈值设置需符合GB/T 14583等相关辐射防护标准;修改后需进行模拟报警测试验证 |
能谱分析功能异常(无谱线/谱线失真) | 1. 探测器高压供电异常;2. 能谱采集参数配置错误;3. 探测晶体性能衰减;4. ADC采集电路故障;5. 校准源能量与配置不匹配 | 1. 检查探测器高压供电模块,故障则更换;2. 恢复能谱采集默认参数,重新配置;3. 更换探测器晶体并校准;4. 更换模块主机;5. 更换与配置匹配的标准校准源 | 能谱参数配置需由专业工程师操作;更换高压模块时需断电并放电,避免触电 |
1533953779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