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进入贵州源妙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!
源妙自动化
联系电话:15339537795

联系我们

邮箱:2645963284@qq.com
电话:15339537795
地址: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北街街道虹山湖路42号14层9号 在线咨询
  • MITSUBISHI MR-S11-200-Z37
  • MITSUBISHI MR-S11-200-Z37
  • MITSUBISHI MR-S11-200-Z37
  • MITSUBISHI MR-S11-200-Z37
  • MITSUBISHI MR-S11-200-Z37
  • MITSUBISHI MR-S11-200-Z37

MITSUBISHI MR-S11-200-Z37 伺服驱动器

  • MITSUBISHI MR-S11-200-Z37作为三菱MR-S11系列的代表性伺服驱动器,融合了三菱在运动控制领域的核心技术,其核心功能特点如下:- 多模式高精度控制:支持位置控制、速度控制、转矩控制三种核心控制模式,可通过驱动器面板拨码、外部信号输入或上位系统指令灵活切换。位置控制模式下,支持脉冲串(脉冲+方向、CW/CCW脉冲)、模拟量指令输入,定位精度可达1脉冲,满足精密定位场景(如数控机床的刀具定位);速度控制模式下,通过模拟量(0-10V)或内部参数设定速度,速度波动0.01%,确保设备平稳运行;转矩控制模式下,可精准控制输出转矩,适配张力控制场景(如印刷机的纸张张力调节)。- 高速响应与动态性能:采用三菱独创的“高级PID控制算法”与“负载观测器技术”,伺服响应频率高达500Hz,可快速抑制负载波动带来的速度偏差;电机转速最高可达3000rpm,加速时间可通过参数设定(最短0.1s从0加速至3000rpm),适配高速启停的工况需求。同时,具备自动增益调整(AGC)功能,可根据负载惯性自动优化增益参数,避免手动调试的繁琐,提升系统动态适配能力。...
  • 产品详情

MITSUBISHI MR-S11-200-Z37

一、概述

MITSUBISHI MR-S11-200-Z37是一款高精度伺服驱动器,隶属于MR-S11系列伺服驱动产品线,专为中小型工业机械设备的精密运动控制设计。该驱动器采用三菱先进的伺服控制算法与工业级硬件架构,额定输出功率2kW,可精准驱动三菱对应型号的伺服电机(如HC-SFS202系列),实现位置、速度、转矩三种控制模式的精准调节。其具备响应速度快、控制精度高、可靠性强等核心优势,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、自动化装配线、印刷机械、包装设备、纺织机械等领域,为设备的高速定位、平稳运行提供核心动力控制支撑,可与三菱PLC(如FX系列、Q系列)及HMI人机界面无缝集成,构建完整的自动化运动控制系统。

MITSUBISHI MR-S11-200-Z37 (3).jpg

二、功能特点

MITSUBISHI MR-S11-200-Z37作为三菱MR-S11系列的代表性伺服驱动器,融合了三菱在运动控制领域的核心技术,其核心功能特点如下:
  • 多模式高精度控制:支持位置控制、速度控制、转矩控制三种核心控制模式,可通过驱动器面板拨码、外部信号输入或上位系统指令灵活切换。位置控制模式下,支持脉冲串(脉冲+方向、CW/CCW脉冲)、模拟量指令输入,定位精度可达±1脉冲,满足精密定位场景(如数控机床的刀具定位);速度控制模式下,通过模拟量(0-10V)或内部参数设定速度,速度波动≤±0.01%,确保设备平稳运行;转矩控制模式下,可精准控制输出转矩,适配张力控制场景(如印刷机的纸张张力调节)。
  • 高速响应与动态性能:采用三菱独创的“高级PID控制算法”与“负载观测器技术”,伺服响应频率高达500Hz,可快速抑制负载波动带来的速度偏差;电机转速最高可达3000rpm,加速时间可通过参数设定(最短0.1s从0加速至3000rpm),适配高速启停的工况需求。同时,具备自动增益调整(AGC)功能,可根据负载惯性自动优化增益参数,避免手动调试的繁琐,提升系统动态适配能力。
  • 丰富的输入输出接口:配备完善的数字量与模拟量接口,数字量输入接口支持16路开关量信号(如急停、限位、模式切换),输出接口支持8路状态反馈信号(如伺服就绪、定位完成、故障报警);模拟量输入接口提供2路0-10V信号(用于速度或转矩指令),1路差分脉冲输入接口(支持500kHz高速脉冲);同时配备RS485通讯接口,支持三菱专用通讯协议,可与PLC或上位系统实现数据交互。
  • 全方位安全保护机制:集成多重安全保护功能,包括过流保护(OCP)、过压保护(OVP)、欠压保护(UVP)、过温保护(OTP)、过载保护(OLP)、电机编码器故障保护、再生制动故障保护等。当出现电机短路、电源电压异常、驱动器温度超过85℃、负载超过额定值150%等异常情况时,驱动器可在5ms内快速切断输出,同时通过故障输出端子与LED指示灯反馈故障类型,保护驱动器、电机及负载设备不受损坏。
  • 工业级高可靠性设计:采用宽温范围元器件,工作温度覆盖0℃~55℃,湿度适应范围20%~90%(无冷凝);内部采用模块化电路设计,功率模块选用三菱自主研发的IGBT芯片,开关损耗低、抗冲击能力强;驱动器外壳采用阻燃ABS材料,防护等级达IP20,配合独立散热风扇(支持智能温控),确保在粉尘、振动等工业环境下稳定运行,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(MTBF)达10万小时以上。
  • 便捷的调试与运维:配备中文液晶显示面板,可实时显示电机转速、转矩、位置、电流及故障代码等关键参数,支持通过面板按键进行参数设定、模式切换与故障复位;支持通过三菱专用调试软件(如MELSOFT Servo Navigator)进行离线参数配置、增益调整、波形监控(如速度、电流波形实时显示)及固件升级;同时具备参数拷贝功能,可通过专用存储卡将一台驱动器的参数快速复制到多台设备,简化批量调试流程。
  • 灵活的制动与节能设计:内置再生制动回路,配备外接再生制动电阻接口(适配三菱MR-BRK系列制动电阻),可将电机减速过程中产生的再生电能消耗或回馈至电网(需配合回馈单元),减少能源浪费;制动转矩可达额定转矩的150%,确保电机快速停车,避免惯性滑行导致的定位偏差。同时,驱动器具备“节能模式”,在轻负载工况下自动降低励磁电流,降低功耗。
  • 强兼容性与系统集成能力:可完美匹配三菱HC-SFS、HC-KFS等系列伺服电机,通过编码器反馈实现闭环控制;支持与三菱FX系列、Q系列PLC通过脉冲信号或通讯方式连接,也可兼容第三方PLC(如西门子S7-200 SMART)的控制信号;同时支持与三菱HMI(如GT2000系列)直接通讯,实现运动参数的可视化监控与操作。


三、技术参数

参数类别
参数名称
具体参数
单位
基本参数
型号
MITSUBISHI MR-S11-200-Z37
-
外形尺寸(长×宽×高)
180×150×260
mm
重量
约4.5
kg
安装方式
壁挂式安装(需预留散热空间)
-
电源参数
主电路输入电压
三相AC 200-230V(±10%),50/60Hz
V
控制电路输入电压
AC 100-120V 或 AC 200-230V(可切换)
V
主电路额定输入电流
12A
A
输出参数
额定输出功率
2
kW
额定输出电流
10A
A
最大输出电流
15A(持续时间3s)
A
适配电机转速范围
0-3000
rpm
控制性能参数
控制模式
位置控制、速度控制、转矩控制
-
位置控制精度
±1脉冲
-
速度控制精度
≤±0.01%(额定转速下)
-
响应频率
500
Hz
环境与防护参数
工作温度范围
0-55
防护等级
IP20
-
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(MTBF)
≥100,000
小时

MITSUBISHI MR-S11-200-Z37 (2).jpg

四、工作原理

MITSUBISHI MR-S11-200-Z37基于“指令接收-信号处理-功率变换-电机驱动-反馈调节”的闭环控制流程,实现对伺服电机的精准控制,具体工作原理如下:
  1. 控制指令接收环节:        驱动器通过输入接口接收控制指令,指令类型根据控制模式不同而变化:位置控制模式下,接收来自PLC或运动控制器的脉冲串信号(如脉冲+方向信号),脉冲数量对应电机转动角度,脉冲频率对应转动速度;速度控制模式下,接收0-10V模拟量信号或内部参数设定的速度值;转矩控制模式下,接收模拟量或参数设定的转矩指令。
  2. 同时,驱动器接收外部辅助信号,如急停信号、限位信号、伺服使能信号等,确保电机运行安全。当急停或限位信号触发时,驱动器立即切断输出,电机停止运行。
  3. 信号处理与控制算法运算环节:        接收的控制指令与辅助信号传输至驱动器核心控制单元(采用三菱专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),控制单元首先对信号进行滤波、整形处理,去除干扰信号,确保指令准确性。
  4. 根据当前控制模式,控制单元调用对应的控制算法进行运算:位置控制模式下,将脉冲指令转换为电机目标位置,通过位置环PID算法计算位置偏差,输出速度指令;速度控制模式下,将模拟量或参数指令转换为目标速度,通过速度环PID算法计算速度偏差,输出转矩指令;转矩控制模式下,直接将指令转换为目标转矩,通过转矩环PID算法调节输出。同时,负载观测器实时监测负载变化,动态调整PID参数,提升响应速度。
  5. 功率变换环节:        控制单元输出的转矩指令传输至功率变换电路,该电路由整流桥、滤波电容、IGBT功率模块、逆变器等组成。三相AC 200-230V输入电压经整流桥整流为直流电压(约280V DC),再通过滤波电容平滑滤波,为逆变器提供稳定的直流电源。
  6. IGBT功率模块在控制单元输出的PWM(脉冲宽度调制)信号驱动下,按照特定时序导通与关断,将直流电源转换为三相交流电(电压、频率可调节),输出至伺服电机定子绕组,驱动电机转动。PWM信号的占空比决定输出电压大小,频率决定电机转速。
  7. 电机驱动与反馈调节环节:        三相交流电输入伺服电机定子绕组,产生旋转磁场,带动转子转动。电机内置的编码器(通常为增量式或绝对值编码器)实时采集电机转子的位置、转速信号,通过编码器线缆反馈至驱动器的反馈接口。
  8. 控制单元将反馈的实际位置、转速信号与目标指令信号进行对比,计算偏差值,再通过PID算法调整PWM信号的占空比与频率,从而修正输出至电机的三相交流电参数,使电机实际运行状态逼近目标状态,形成闭环控制,确保控制精度。例如,当负载增加导致转速下降时,反馈转速低于目标转速,控制单元立即增大PWM信号占空比,提升输出电压,使转速回升至目标值。
  9. 制动与保护环节:        当电机需要减速或停车时,控制单元触发再生制动功能,电机转子在惯性作用下继续转动,此时电机处于发电状态,产生的再生电能通过逆变器反馈至直流母线。若配备外接再生制动电阻,再生电能通过制动电阻消耗(转化为热能);若配备回馈单元,可将电能回馈至电网。同时,制动单元控制制动转矩,确保平稳减速。
  10. 保护电路实时监测主电路电流、电压、驱动器温度、电机编码器信号等参数,当检测到过流、过压、过温、编码器故障等异常时,立即发送信号至控制单元,控制单元快速切断IGBT功率模块输出,同时触发故障报警(LED指示灯闪烁、故障代码显示、故障输出端子动作)。
  11. 状态监测与通讯环节:        控制单元实时采集驱动器的工作状态参数(如输入电压、输出电流、电机转速、转矩、故障信息等),通过液晶面板显示关键参数,同时通过输出接口反馈状态信号(如伺服就绪、定位完成)。
  12. 通过RS485通讯接口,驱动器可与上位系统(如PLC、HMI)建立通讯,上传工作状态参数与故障信息,接收上位系统下发的控制指令(如参数修改、模式切换),实现远程监控与控制。

MITSUBISHI MR-S11-200-Z37 (1).jpg

五、常见故障及解决办法

故障现象
故障代码
可能原因
解决办法
注意事项
驱动器上电无显示,伺服电机不动作
1. 输入电源未接通或接线松动;2. 控制电路电压切换拨码错误;3. 电源模块损坏;4. 保险丝烧毁
1. 检查主电路与控制电路接线,重新紧固端子;2. 核对控制电路电压拨码,确保与输入电压匹配;3. 用万用表检测电源模块输出电压,无电压则更换电源模块;4. 更换同规格保险丝(主电路16A,控制电路2A)
更换保险丝前需排查短路原因;电压拨码切换必须断电操作
伺服电机无法启动,驱动器报警
AL.E6
1. 伺服使能信号未输入;2. 急停或限位信号触发;3. 使能信号线路断线或接触不良;4. 控制单元故障
1. 检查PLC输出的使能信号,确保正常输出;2. 复位急停按钮,检查限位开关状态,解除触发信号;3. 用万用表检测使能信号线路通断,修复断线;4. 联系三菱售后检测控制单元
排查信号时需使用电压档,避免短路;急停信号需优先排查,确保设备安全
电机运转时抖动,定位精度偏差大
无(或AL.E1)
1. 编码器接线错误或接触不良;2. 编码器故障;3. 增益参数设置不合理;4. 机械负载卡涩或偏心
1. 核对编码器接线(A、B、Z相),重新插拔并紧固;2. 更换编码器测试,确认故障后更换;3. 启动自动增益调整(AGC)功能,或通过调试软件手动优化增益;4. 检查机械结构,清理卡涩部位,校正偏心
编码器接线需区分正负极,避免接反;增益调整需在空载状态下进行初步优化
驱动器频繁报过流故障
AL.E1
1. 电机绕组短路或接地;2. 功率模块(IGBT)损坏;3. 负载过大或机械卡死;4. 电流检测电路故障
1. 用万用表测量电机绕组电阻,短路或接地则维修电机;2. 断开电机接线,上电后仍报警则更换功率模块;3. 检查负载,减轻负载或排除机械卡死;4. 联系售后检测电流检测电路
测量电机绕组时需断电,避免触电;更换功率模块需使用原厂备件
驱动器报过温故障,电机停转
AL.E5
1. 散热风扇故障或风道堵塞;2. 驱动器散热片积尘过多;3. 环境温度超过55℃;4. 负载长期过载(超过150%额定负载)
1. 检查风扇运行状态,故障则更换风扇;清理风道堵塞物;2. 用压缩空气清理散热片积尘;3. 改善安装环境,增加通风设备;4. 减轻负载,避免长期过载运行
清理积尘需断电操作;风扇更换需选用同规格型号,确保散热效果
再生制动时驱动器报警
AL.E7
1. 再生制动电阻未连接或断线;2. 制动电阻容量过小;3. 制动单元故障;4. 频繁启停导致再生电能过多
1. 检查制动电阻接线,确保牢固连接;2. 更换大容量制动电阻(建议根据厂商选型手册配置);3. 联系售后检测制动单元;4. 优化控制程序,减少频繁启停次数
制动电阻接线需区分正负极;选型时需考虑工况的启停频率与负载惯性

联系方式

全国服务热线

15339537795

手 机:15339537795

QQ:2645963284

邮箱:2645963284@qq.com

地 址: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北街街道虹山湖路42号14层9号

扫一扫,加微信

Copyright © 2022-2023 贵州源妙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:黔ICP备2022007086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