参数类别 | 参数名称 | 具体参数 | 单位 |
---|---|---|---|
基本参数 | 型号 | YOKOGAWA YS1700-000/A34 | - |
外形尺寸(长×宽×高) | 48×96×110(标准1/4 DIN尺寸) | mm | |
重量 | 约0.5 | kg | |
安装方式 | 面板嵌入式安装(1/4 DIN标准仪表盘) | - | |
电源参数 | 工作电压 | 100-240V AC(±10%),50/60Hz;或24V DC(±10%) | V |
额定工作电流 | AC:≤0.2A;DC:≤0.5A | A | |
功耗 | ≤10 | W | |
输入参数 | 输入类型 | 热电偶、热电阻、模拟量(4-20mA、0-10V) | - |
热电偶类型 | J、K、T、E、R、S、B、N等 | - | |
热电阻类型 | Pt100(3线制)、Cu50 | - | |
输入精度 | 热电偶:±0.2%满量程;热电阻:±0.1%满量程;模拟量:±0.1%满量程 | - | |
输出参数 | 输出类型 | 模拟量输出(4-20mA)、继电器输出(SPDT)、晶体管输出(NPN) | - |
模拟量输出精度 | ±0.1%满量程 | - | |
继电器输出容量 | 2A/250V AC,2A/30V DC | - | |
晶体管输出容量 | 0.5A/30V DC | A/V | |
通讯与环境参数 | 通讯接口 | 1×RS485(半双工) | - |
通讯协议 | Modbus RTU、YOKOGAWA Standard Protocol | - | |
防护等级 | IP65(面板),IP20(端子接线侧) | - |
故障现象 | 可能原因 | 解决办法 | 注意事项 |
---|---|---|---|
控制器上电无显示,面板指示灯不亮 | 1. 电源未接通或电源线接触不良;2. 电源电压超出额定范围;3. 内部电源模块损坏;4. 面板背光损坏 | 1. 检查电源线接线,重新紧固端子;2. 用万用表检测电源电压,确保AC 100-240V或DC 24V±10%;3. 更换电源后仍无显示,联系横河售后检测电源模块;4. 背光不亮但能正常控制,更换面板背光组件 | 更换电源模块需使用横河原厂备件;操作前必须切断电源,避免触电 |
测量值显示不准确,与实际值偏差大(故障代码:ERR-01) | 1. 传感器接线松动或断线;2. 传感器损坏或校准失效;3. 输入类型设置错误(如热电偶类型选错);4. 控制器输入通道漂移 | 1. 断电后检查传感器接线,确保牢固;2. 用标准信号源校准传感器,损坏则更换;3. 通过面板按键或组态软件核对输入类型设置,更正错误;4. 进入控制器校准模式,用标准信号源重新校准输入通道 | 校准需使用精度≥0.05%的标准信号源;热电偶接线需区分正负极,避免接反 |
控制输出无信号,执行器不动作(故障代码:ERR-02) | 1. 输出端子接线松动或断路;2. 执行器故障或负载超出额定范围;3. 输出类型设置错误;4. 控制器输出通道损坏 | 1. 断电后检查输出接线,重新紧固;2. 检测执行器阻抗或通断状态,确保负载在额定范围内,损坏则更换;3. 核对输出类型设置,与执行器匹配;4. 用万用表测量输出端子信号,无信号则联系售后维修输出通道 | 继电器输出不可带容性负载,避免触点粘连;模拟量输出负载电阻需符合250-600Ω要求 |
频繁出现误报警,报警指示灯闪烁 | 1. 报警阈值设置不合理(过接近测量值);2. 测量值波动过大,未开启滤波功能;3. 传感器信号干扰严重;4. 报警延时/消抖时间设置过短 | 1. 根据工艺实际情况重新调整报警阈值,增大与正常测量值的差值;2. 进入参数设置界面,开启测量值滤波功能并调整滤波系数;3. 检查传感器电缆是否为屏蔽线,屏蔽层单点接地,远离动力电缆;4. 延长报警延时或消抖时间至0.5-1s | 滤波系数不宜过大,避免测量值响应滞后;报警阈值调整需经工艺人员确认 |
无法与上位系统通讯,数据无法上传/下发 | 1. 通讯电缆破损或接线错误(A/B线接反);2. 通讯参数不匹配(地址、波特率、校验位);3. RS485接口损坏;4. 上位系统通讯端口故障 | 1. 更换屏蔽通讯电缆,核对A、B线接线;2. 通过面板按键或组态软件统一控制器与上位系统的通讯参数(地址1-32,波特率9600/19200等);3. 更换控制器至备用通讯端口,仍故障则联系售后维修;4. 测试上位系统备用通讯端口,确认是否正常 | 通讯参数修改后需重启控制器生效;RS485总线终端需接120Ω匹配电阻,提升通讯稳定性 |
PID控制效果差,参数波动大或无法稳定至设定值 | 1. PID参数设置不合理(P过大、I过短等);2. 未开启自整定功能或自整定失败;3. 控制模式选择错误(如单回路用串级模式);4. 执行器响应滞后或卡涩 | 1. 启动自整定功能,让控制器自动优化PID参数;2. 手动调整时,遵循“先比例、后积分、再微分”原则,逐步测试;3. 确认控制模式与工艺需求匹配,单回路控制选择标准PID模式;4. 检查执行器,清理卡涩部位,校准执行器行程 | 自整定需在工艺稳定时进行,避免扰动影响参数优化;执行器校准需关闭控制器输出,确保安全 |
1533953779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