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BB UFC760BE01 3BHB007030R0001
一、产品概述
ABB UFC760BE01 3BHB007030R0001是一款高性能数字式励磁控制器,专为同步发电机的励磁系统设计,广泛应用于电力发电领域(火电、水电、风电、燃气发电)、工业自备电站(石油化工、冶金、水泥行业自备发电机)及分布式能源系统中的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场景。作为励磁系统的核心控制单元,该控制器承担着发电机励磁电流调节、电压稳定控制、功率因数调节、故障保护及运行状态监测等关键功能,可适配不同容量等级的同步发电机(从几百千瓦到几十兆瓦),为发电机的安全、稳定、高效运行提供核心技术支撑。
该控制器基于ABB先进的数字化控制平台设计,采用32位高性能微处理器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(FPGA)架构,结合模块化硬件设计与冗余配置选项,具备控制精度高、响应速度快、可靠性强、扩展性好等特点。其通过了IEC 61508功能安全认证(SIL 2级)、IEC 61850电力自动化通信标准认证及UL 61010工业控制设备认证,能在高温、高湿、强电磁干扰及振动的严苛工业现场环境中稳定运行,是现代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系统的理想核心部件。

二、功能特点
- 高精度励磁调节与电压稳定控制:控制器搭载32位双核微处理器,主频达500MHz,配合16位高精度模拟量采集模块,电压测量精度达0.1级,电流测量精度达0.2级。支持多种励磁调节模式,包括恒机端电压调节、恒励磁电流调节、恒功率因数调节及恒无功功率调节,可根据运行需求通过面板或上位系统灵活切换。调节系统采用PID+前馈复合控制算法,响应时间≤10ms,当电网电压或负载发生波动时,能在50ms内将机端电压稳定在额定值的±0.5%范围内,有效抑制电压波动,提高电网稳定性。
- 灵活冗余配置与高可靠性保障:支持1+1冗余控制配置(主备控制器热备运行),主备控制器通过高速同步总线实时同步控制参数、运行状态及故障信息,同步误差≤1μs。当主控制器发生故障时,备控制器可在≤5ms内无扰动切换至控制状态,确保励磁系统连续运行,无停机损失。控制器电源模块支持双路冗余供电(AC 220V或DC 220V可选),电源切换时间≤100μs,具备过压、欠压、过流保护功能。核心控制单元采用工业级元器件,经过-40℃~85℃宽温测试,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(MTBF)≥100000小时。
- 完善的故障保护与安全运行机制:内置全方位故障保护功能,涵盖发电机侧保护、励磁系统侧保护及控制器自身保护三大类,共20余种保护类型。发电机侧保护包括过电压保护(可整定阈值1.05~1.3倍额定电压)、欠电压保护(0.6~0.95倍额定电压)、过励保护(1.05~1.5倍额定励磁电流)、失磁保护(根据功角特性自适应判断)、逆功率保护(0.05~0.2倍额定功率);励磁系统侧保护包括励磁回路过流保护、励磁变压器过热保护、晶闸管故障保护;控制器自身保护包括CPU故障、内存故障、I/O模块故障、通讯故障等。所有保护功能响应时间≤5ms,保护动作后可选择跳闸、降励或报警,同时记录故障代码、故障时间戳及故障前后的关键运行数据(如电压、电流、功率等),便于故障追溯与分析。
- 丰富通讯接口与网络化监控:配备多元化通讯接口,包括2个千兆以太网接口(支持IEC 61850、Modbus TCP/IP协议)、2个RS485串行接口(支持Modbus RTU协议)、1个CANopen接口及1个专用冗余同步接口。支持与电站监控系统(SCADA)、发电机保护装置、励磁功率单元及上位机实现无缝通讯,可实时上传控制器运行参数(电压、电流、功率因数、励磁角等)、故障信息及历史数据,接收上位系统下发的控制指令(如调节模式切换、给定值修改、停机指令等)。通过IEC 61850协议可实现与智能变电站系统的互联互通,支持遥测、遥信、遥控、遥调“四遥”功能,满足数字化电站建设需求。
- 灵活的参数配置与自适应控制:配套ABB专用励磁控制组态软件(MINT Pro),提供图形化参数配置界面,支持调节参数(PID参数、前馈系数)、保护阈值、通讯参数、控制逻辑的可视化配置,无需编写代码即可完成系统调试。控制器具备自适应控制功能,可通过离线辨识或在线自适应学习发电机的励磁参数(如同步电抗、暂态电抗),自动优化PID调节参数,适应不同工况下的控制需求,减少人工调试工作量。支持参数分组存储,可针对不同运行工况(如并网运行、孤网运行)保存不同的参数配置文件,切换工况时一键调用。
- 人性化操作与状态监测:配备3.5英寸彩色LCD触摸屏与按键操作面板,实时显示发电机运行参数(机端电压、励磁电流、功率因数、频率等)、控制器状态(主备状态、调节模式、通讯状态)及故障信息,界面简洁直观,操作便捷。支持参数本地设置与修改,具备权限管理功能(管理员、操作员、观察员三级权限),防止误操作。内置数据记录仪,可连续记录2000条历史运行数据(采样周期100ms~10s可调)及500条故障记录,数据可通过U盘或通讯接口导出,支持Excel或CSV格式分析。配备LED状态指示灯,直观显示电源状态、运行状态、故障状态及冗余状态。
- 模块化设计与强扩展性:采用模块化硬件架构,核心模块包括CPU模块、模拟量输入/输出模块、数字量输入/输出模块、通讯模块、电源模块,各模块通过标准化背板总线连接,支持热插拔更换(部分模块),维护便捷。可根据发电机容量及控制需求灵活扩展模块,如增加模拟量输入模块采集更多测点数据,增加数字量输出模块控制更多外部设备,或增加特殊功能模块(如转速测量模块、频率跟踪模块)。支持与ABB不同类型的励磁功率单元(如晶闸管整流桥、IGBT整流桥)配套使用,适配自并励、他励、无刷励磁等多种励磁方式。
三、技术参数
参数类别 | 参数名称 | 具体参数 | 单位 |
|---|
基本参数 | 型号 | ABB UFC760BE01 3BHB007030R0001 | - |
产品类型 | 数字式励磁控制器 | - |
外形尺寸(长×宽×高) | 482×177×260 | mm(标准19英寸机架安装) |
重量 | 约7.5 | kg |
安装方式 | 19英寸机架安装(深度≥300mm) | - |
核心控制参数 | CPU配置 | 32位双核微处理器,主频500MHz,搭配FPGA协处理器 | - |
模拟量采集精度 | 电压:0.1级;电流:0.2级 | - |
调节响应时间 | ≤10 | ms |
电压稳定精度 | ±0.5%额定电压(稳态) | - |
调节模式 | 恒机端电压、恒励磁电流、恒功率因数、恒无功功率 | - |
参数整定范围 | 电压给定:80%~120%额定电压;励磁电流给定:0~150%额定励磁电流 | - |
冗余参数 | 冗余配置 | 支持1+1热备冗余 | - |
冗余同步方式 | 高速同步总线,同步误差≤1μs | μs |
冗余切换时间 | ≤5 | ms |
切换方式 | 无扰动切换,切换前后励磁电流波动≤2% | - |
电源参数 | 供电方式 | 双路冗余供电(AC/DC可选) | - |
额定供电电压 | AC 220V±15%(50/60Hz);DC 220V±20% | V |
电源功耗 | ≤50 | W |
电源切换时间 | ≤100 | μs |
I/O接口参数 | 模拟量输入(AI) | 8路标准输入(0~5V DC或4~20mA),可扩展至16路 | - |
模拟量输出(AO) | 4路标准输出(4~20mA),可扩展至8路 | - |
数字量输入(DI) | 16路无源接点输入(DC 24V),可扩展至32路 | - |
数字量输出(DO) | 8路继电器输出(AC 250V/5A,DC 30V/5A),可扩展至16路 | - |
通讯接口 | 2×千兆以太网(RJ45),2×RS485,1×CANopen,1×冗余同步接口 | - |
支持通讯协议 | IEC 61850,Modbus TCP/IP,Modbus RTU,CANopen | - |
环境与可靠性参数 | 工作温度范围 | -20~60 | ℃ |
存储温度范围 | -40~85 | ℃ |
相对湿度 | 5%~95%(无凝露) | % |
电磁兼容等级 | IEC 61000-4-2(ESD):±8kV接触,±15kV空气;IEC 61000-4-3(辐射):10V/m;IEC 61000-4-4(快速瞬变):±2kV电源,±1kV信号 | - |
振动适应范围 | 5~150Hz,加速度≤2g | Hz/g |
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(MTBF) | ≥100000 | 小时 |

四、工作原理
ABB UFC760BE01 3BHB007030R0001数字式励磁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围绕“信号采集-调节运算-控制输出-冗余同步-故障保护”的核心控制链路展开,结合数字化控制算法与冗余机制,实现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的高精度控制与高可靠性运行,具体流程如下:
- 冗余供电与系统初始化:
控制器接入双路冗余电源(AC 220V或DC 220V),经内置的双电源管理模块进行整流、滤波、稳压处理,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压为CPU模块、I/O模块、通讯模块及显示模块供电。电源管理模块实时监测两路电源状态,当一路电源故障时,立即切换至另一路供电,切换时间≤100μs,同时发出电源故障报警信号。控制器上电后自动执行初始化程序,CPU模块与FPGA协处理器同时进行自检(包括内存、I/O接口、通讯模块、冗余接口),自检通过后加载系统固件、用户配置参数(如调节模式、PID参数、保护阈值)及通讯协议栈,完成初始化后进入就绪状态,通过触摸屏与LED指示灯反馈运行状态。若自检失败,立即触发故障报警并记录故障信息。
- 多源信号采集与预处理:
初始化完成后,控制器通过模拟量输入(AI)模块实时采集发电机运行的关键参数,包括机端电压(三相或单相)、励磁电流、励磁电压、发电机定子电流、功率因数、转速及外部给定信号(如上位机电压给定);通过数字量输入(DI)模块采集开关状态信号,如发电机断路器状态、励磁系统状态、外部故障信号、手动/自动控制切换信号等。采集到的模拟量信号经16位A/D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后,由FPGA协处理器进行滤波(去除高频干扰)、标度变换(转换为工程单位)及有效值计算处理,确保信号精度;数字量信号经光电隔离处理后,转换为CPU可识别的逻辑信号,避免外部干扰影响。所有预处理后的信号存储至共享内存缓冲区,供CPU模块调用。
- 调节模式判断与运算处理:
CPU模块根据当前的调节模式选择信号(本地面板或上位机设置),确定控制目标(恒机端电压、恒励磁电流等),并从共享内存中读取对应的反馈信号与给定信号。以常用的恒机端电压调节模式为例,CPU模块将采集到的机端电压反馈值与电压给定值进行比较,计算电压偏差值,然后采用PID+前馈复合控制算法对偏差值进行运算处理。PID算法根据比例系数(P)、积分系数(I)、微分系数(D)计算基本控制量,前馈系数根据电网电压波动或负载变化提前修正控制量,减少调节延迟。运算过程中,FPGA协处理器实时辅助计算,如快速傅里叶变换(FFT)分析机端电压谐波分量,确保电压测量精度,运算结果(励磁控制信号)存储至输出缓冲区。
- 控制输出与励磁调节执行:
CPU模块将运算后的励磁控制信号发送至模拟量输出(AO)模块或脉冲输出模块,转换为对应的控制信号输出至励磁功率单元(如晶闸管整流桥)。若为晶闸管励磁系统,控制器输出触发脉冲信号,通过调节脉冲触发角(α角)改变晶闸管的导通角,进而调节励磁功率单元的输出励磁电压与励磁电流;若为IGBT励磁系统,控制器输出PWM(脉冲宽度调制)信号,调节IGBT的开关时间,实现励磁电压与电流的连续调节。通过闭环反馈控制,当机端电压偏离给定值时,控制信号实时调整,使机端电压稳定在给定值范围内,调节响应时间≤10ms,稳态精度±0.5%。
- 冗余同步与无扰动切换(冗余配置时):
采用1+1冗余配置时,主备控制器通过高速同步总线实时同步运行数据,包括采集的实时参数、调节运算结果、控制输出信号、运行状态及故障信息,同步误差≤1μs。主控制器正常运行时,备控制器处于热备状态,实时跟踪主控制器的运行状态,不参与控制输出;当主控制器发生故障(如CPU故障、I/O故障、通讯故障)时,冗余监测模块立即检测到故障信号,通过同步总线触发备控制器切换,备控制器在≤5ms内接管控制权,输出与主控制器切换前一致的控制信号,确保励磁电流波动≤2%,实现无扰动切换。切换完成后,备控制器自动升级为主控制器,同时发出主控制器故障报警信号,记录故障信息。
- 实时故障监测与保护执行:
控制器运行过程中,故障监测模块实时监测采集的参数、模块运行状态及控制输出信号,与预设的保护阈值进行对比,判断是否存在故障。当检测到故障时(如机端电压超过过电压阈值、励磁电流超过过励阈值、CPU故障),立即执行以下操作:①根据故障类型确定保护动作方式(跳闸、降励或报警),通过数字量输出(DO)模块发送控制信号至励磁系统跳闸回路或降励回路,动作响应时间≤5ms;②记录故障代码、故障发生时间戳及故障前后10s的关键运行数据(电压、电流、功率等),存储至非易失性故障日志;③通过触摸屏显示故障信息,LED故障指示灯闪烁报警,并通过通讯模块将故障信息上传至上位监控系统;④若为冗余配置且主控制器故障,触发冗余切换。故障排除后,需通过手动复位或上位指令复位,控制器方可恢复正常运行。
- 通讯交互与状态反馈:
控制器通过以太网、RS485等通讯接口与上位监控系统(SCADA)、发电机保护装置、励磁功率单元实现实时通讯。向上位系统上传实时运行参数(机端电压、励磁电流、功率因数、调节模式等)、故障信息、历史数据及控制器状态;接收上位系统下发的控制指令,如调节模式切换、电压给定值修改、手动励磁调节、停机指令等。通过IEC 61850协议可实现与智能变电站系统的互联互通,支持“四遥”功能。同时,控制器通过触摸屏实时显示运行参数与状态,接收本地操作指令(如参数修改、模式切换),并通过LED指示灯直观反馈电源、运行、故障及冗余状态。
五、安装与调试流程
5.1 安装前准备
- 环境核查:确认安装现场环境符合控制器运行要求,环境温度-20℃~60℃,相对湿度5%~95%(无凝露),振动加速度≤2g,无腐蚀性气体、粉尘及强电磁干扰(如大型变频器、高压电缆)。控制柜需采用密封式设计,配备强制散热风扇(风量≥30m³/h)与防尘滤网,安装位置远离发电机、励磁变压器等强电磁辐射源,若无法避免,需采用厚度≥2mm的金属屏蔽罩进行屏蔽。控制柜接地系统需可靠,接地电阻≤4Ω。
- 工具与材料准备:准备扭矩螺丝刀(2-10N·m)、万用表(精度≥0.01V)、示波器(带宽≥100MHz)、信号发生器、千兆以太网测试仪、500V摇表、电钻、膨胀螺栓、安装导轨、屏蔽线缆(模拟量采用双绞屏蔽线,通讯采用超五类屏蔽以太网线)、接线端子、绝缘胶带、标识牌、防静电手环、专用冗余同步线缆(ABB原装)及MINT Pro组态软件安装包(含加密狗)等。
- 设备检查:核对控制器型号(UFC760BE01 3BHB007030R0001)、固件版本与设计要求一致,外观无破损、变形,金属外壳无划痕,接口端子无氧化、污染。检查冗余电源模块、I/O扩展模块及通讯线缆等配件是否齐全,性能完好。确认MINT Pro软件已安装完成,并完成授权激活,连接线缆(如通讯线、同步线)已做好标识。
5.2 安装步骤
- 控制器固定安装:将19英寸标准机架固定在控制柜内指定位置,确保机架水平、稳固,安装扭矩值8N·m。佩戴防静电手环,将控制器平稳推入机架,用固定螺丝从机架两侧加固,确保控制器与机架连接牢固,无晃动。控制器之间及控制器与其他设备之间预留≥15cm散热空间,避免散热不良导致设备过热。若为冗余配置,两个控制器需并排安装,间距≥20cm,便于冗余同步线缆连接。
- 冗余电源接线:按照控制器标识的双电源接线端子(“L1”“N”“PE”为第一路,“L2”“N2”“PE”为第二路)接入两路独立的电源,AC 220V电源需区分相线与零线,DC 220V电源需区分正负极,接地端子(PE)与控制柜接地铜排可靠连接。接线完成后用扭矩螺丝刀拧紧端子螺丝,扭矩值3N·m。用万用表检测两路电源电压与极性,确保电压在额定范围±15%内,极性正确。电源线缆采用独立布线,远离模拟量与通讯线缆,避免电磁干扰。
- I/O接口与通讯接线:根据控制方案连接各I/O接口与通讯接口,模拟量输入信号(如机端电压、励磁电流)采用双绞屏蔽线连接至AI模块端子,屏蔽层单端接地(控制器侧);数字量输入/输出信号采用普通导线连接至DI/DO模块端子,开关量信号需采用光电隔离;通讯接口中,以太网接口采用超五类屏蔽以太网线压接水晶头后接入,冗余同步接口采用ABB原装同步线缆连接(仅冗余配置时),RS485接口采用双绞屏蔽线连接,屏蔽层可靠接地。所有线缆均需做好标识,接线端子螺丝拧紧扭矩值2.5N·m。
- 接地与屏蔽处理:将控制器金属外壳的接地端子、线缆屏蔽层及控制柜接地铜排通过接地线连接,接地线采用截面积≥4mm²的黄绿双色线,接地电阻≤4Ω。采用单点接地方式,控制器侧接地,信号源侧不接地,避免多点接地导致的接地环流干扰。金属屏蔽罩(若安装)需与接地系统可靠连接,增强抗干扰能力。
5.3 调试流程
- 上电初始化测试:开启两路冗余电源,观察控制器电源指示灯(PWR1、PWR2)绿色常亮,初始化指示灯(INIT)闪烁,初始化完成后就绪指示灯(READY)绿色常亮,冗余状态指示灯(RED)绿色常亮(冗余配置时)。通过触摸屏查看系统状态,确认无自检故障提示。若指示灯状态异常或触摸屏显示故障,通过MINT Pro软件读取故障日志,排查电源、硬件或配置故障,排除后重新上电。
- 信号采集精度测试:通过信号发生器向AI模块输入标准信号(如0~5V DC电压信号、4~20mA电流信号),在触摸屏或MINT Pro软件中查看采集值,与标准信号值对比,确保采集精度符合要求(电压0.1级,电流0.2级)。实际接入发电机信号时,需在发电机空载状态下测量机端电压采集值,与万用表实测值对比,误差≤0.5%。测试DI模块输入信号,手动触发开关状态,查看控制器显示的状态是否正确,响应时间≤1ms。
- 组态配置与参数加载:在MINT Pro软件中创建项目,输入控制器型号、固件版本及通讯参数(IP地址、端口号),建立软件与控制器的通讯连接。根据设计要求配置调节参数,包括调节模式(如恒机端电压)、PID参数(比例P、积分I、微分D)、前馈系数、电压给定范围及保护阈值(过电压、过励等);配置通讯参数,如IEC 61850节点名称、Modbus地址;冗余配置时,还需设置冗余模式、同步周期等参数。配置完成后进行语法校验,确认无误后下载至控制器,下载过程中确保通讯稳定,避免断电。下载完成后重启控制器,使配置生效。